上海盈浦社区基金会扶持资助 江南文化塑造项目
2024-08-27
由上海盈浦社区基金会资助扶持的,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承接的江南文化塑造项目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有15位盈浦妇联人员参加了此次体验活动。
一大早,汉未央工作人员就来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置体验活动现场。陆陆续续参加体验的人员到场后,活动就开始了。本次活动,我们首先体验的是手作香囊。香囊,中国古代的荷包,在古代是由女性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刺绣工艺品,表面绣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然后再装入香料,作为一种饰物佩戴或用作礼品赠送给亲友或爱人。本次使用的是半成品香囊,大大减少了需要的手作时间,但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女红元素。同时,我们配套以艾叶、陈皮、薄荷、迷迭香等搭配的中草药香料作为香囊的填充,使体验者除了感受女红的传统习俗之外,还能能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里欣赏把玩自己的作品。
接着大家又体验了点茶,又称为茶百戏,也可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起于唐末、盛于两宋、衰于明清。它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民间艺术,特点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宋代,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上至皇室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与崇尚的一种高雅又通俗的文化活动,故而宋代茶百戏在全民中颇为盛行。茶百戏是在点茶基础上用国画的艺术,形成茶汤中的各种图案,其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丰富多寡有着密切关系,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
讲师并为大家讲解宋代点茶法,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并将大泡打散成细腻均匀的小泡。茶筅的运用要视需要分轻重缓急,幅度大小,而边透上下,适时适度,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将茶粉调成具有一定浓度和黏度的膏状,使用茶针,以兰花、竹子等为基础图案进行点汤。各位体验者根据老师的讲解的制作方法自己也体验了一把,深深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圆满完成。
汉未央的老师又来到盈浦街道青浦区思源小学劳技教室,让30位暑托班学生参加了汉服的体验活动。
首先活动中心的老师为小朋友换上了汉服,接着讲师为大家讲解汉服基本知识。衣冠,则是我们课程设计的起点和支点。汉未央的老师给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汉服发展史课程,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剃发易服为止,将数千年华夏服饰的发展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以浅显的语言描述,溯其根本。全场课程,孩子们听的比较认真。
不学礼,无以立。
华夏之为华夏,有服章之美之谓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而礼,是天道的原色,是华夏的本色,是传统的底色。
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敬慎重正,揖让进退。
通过修其仪于外,来悟其义于内,去感受明礼尚德的君子之气。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穿汉服、习汉礼,让小朋友了解民族的内在核心的文化传统。
活动照片: